怎样管好孩子的学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20
“望子成龙”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如愿以偿的。孩子的功名与否,不仅取决于天赋,又决定于后天的教育问题。天赋是难以改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则是大有可为的,并可以弥不先天不足, 使你的孩子日趋完美。孩子在成长过程众,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持久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作为我个人认为 :
一、爱孩子。天下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到了五、六岁,把孩子送到学校,首先知道孩子所在的班级 。见到班主任,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下,同时记下班主任的电话号码 ,随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经常沟通,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上课专心学习吗?经常举手发言吗?等在校表现 , 孩子每天上学时去的早吗 ?放学回家情况如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的爱是不能让孩子接受的和认可的,部分家长急功心切,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功名成就,因而采取一系列条条框框,这也不准,那也不准, 并且还冠冕堂皇的说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做为孩子他的智力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付出行动,未面要求过高。孩子刚入学不要要求过高,要多开导他,引导他,不要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爱不是训斥,要和风细雨的交谈,让孩子有温暖感,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拥抱,哪怕一个小小的安慰而已。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使你一抬手就躲藏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孩子的不是单单的辅导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的影响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小点错误时,就应及时制止,才是爱,才是负责的家长。不要一天到晚,只要看到孩子就唠叨个没完没了。例如,早晨,起床,快点呀,洗手脸不干净呀,吃饭慢呀换衣服呀,睡觉呀,不住的嘟嘟囔囔。这样在孩子的心里就没有主次了,你说的多了,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里——你越是让我做,我越偏不做,久而久之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的家长你不妨试一试,换一换一种角度 与方法与他交谈。譬如,说他动作比以前快多了,或写字比一认真了,读书语句流利了,夸她一两句,肯定他的成绩,我想她是最满意的。再例如,他今天回家主动掏出作业本子写作业了,你就表扬他,别看只一句就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了。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也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在外,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听音乐,要专心致志的与孩子互相交流,让孩子说说他的心声帮孩子解除疑虑,耐心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很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觉前短短的几分钟也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从而增进孩子对你的敬慕之情。还有家长要多给孩子订报纸,买阅读书、杂志等一类的书刊。书是人类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会终身受益。他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扩充知识,增长智慧,就会永远的学习。久而久之就爱好上读书,孩子书读得多,了解得多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事了。在者,他无论喜欢那种爱好,做家长的都应该帮他考虑当好帮手加以正确引导,遇到困难,耐心教育,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 三、因势利导。当你的孩子每次考过试以后,当你得之孩子的分数考的优秀时,你应该鼓励她,戒骄戒躁,不要骄傲。在这种情况下要多给孩子奖励,让孩子体会到成绩优秀的荣誉感,并且趁机给他讲一些有关通过成绩换来好的结果,一些名人,即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教育他长大也要做对货架有贡献的人,为国家争气,为民族争气 ,为家庭争气 ,为父母争气 ,为本人争气。争取长大报效国家 ,报效人民。做一个有用人才。再者,他的成绩处于一般化或上中等时,更应该对他鼓励,但不要求太严,只要下次稍微努力几分或一点点都行,也要趁机鼓励或适当奖励,讲一些道理,天天把学到的知识 当面展示加以巩固,一定能赶上先进同学 。然后 ,对那些考试不太理想的孩子,要寻找原因,并给他一个机会.帮助孩子纠正。对于初学的孩子,多鼓励,少批评,不对的地方慢慢纠正,不要对待孩子拳打脚踢,喝声厉色。对待孩子,要像刚教他学走路那时有耐心,别让孩子看见你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心里怯生生的,那样孩子就没有救了,心里老是受到压抑,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要求进步多快。要善于观察孩子,多谈心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特长,要是孩子真的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就让他自由选择,爱好什么,就学什么。趁机调动他的积极性,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掌握分寸。首先,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的早晚,你要询问真实情况,是在学校写老师留的作业,还是在半路玩耍,还是和别人吵架,打闹,要弄清原委,不要随便批评、埋怨孩子,有好多孩子在放学的路上,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拉帮结派打群架,不出事,好多家长都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事情都发生了。可家长的又打又骂,也无济于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早管教,针对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处理,免得以后留后遗症。再者,无论别人的孩子怎样退学、或出去打工。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说一些灰心丧气的话,导致孩子有异常心里反应。例如,我村的一位邻居,他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在全年级站前几名,可他守着孩子好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说:“即使孩子能考上大学,在我们农村,也没有钱供应。就是供应一个大学生,也几乎倾家荡产,父母苦干大半辈子,图的啥呀,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点钱结了婚算了,唉!拉扯孩子真难啊!”等等,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说了一大堆不中用的话,久而久之,孩子认为上学会给家长增加负担。自然孩子慢慢的放弃了学业,在一个春节后,假期开学的前一天,别的孩子正准备文具,整理服装时,他的孩子居然提出和别的同学一起出去打工,他不同意,可已经晚了,孩子下定了决心,一定出走。等孩子出去一个月,在往家打电话时说出了心里话,不上学了早些挣到钱,帮助爸妈养家糊口,一算一份孝心······当孩子的家长听到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心里别提多难过了。琢磨了几天后找到了我,向我诉说了这一番话。现在他很后悔,不该当初这样唠叨 。使得孩子受到负面影响,耽误了孩子一辈子的前程。
总之,做家长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处处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里,因人因事,结合实际,适当处理与孩子之间的误会,多多做思想工作,遇事冷静,从长远利益出发,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把孩子教育成为有文化、有素质、有修养、有能力的新一代事业的接班人。做家长的既是老了,累了,在与别人交谈时心里也是有甜甜的快乐感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