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75页第五个作文材料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机结合的.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墨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自贡赎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高尚的品格与接收回报并不总是对立的,而不求回报也不一定总是品格高尚的评判标准.赎人却不报账的人并非那么值得人们夸奖.即使他报账并收到了自己付出的赎金,他仍旧没有任何损失,这一切有了鲁国政府的保障,也并没有任何的风险可言.所以,他不报账,反而有故意制造一种施与受的不平衡以期得到舆论认可的嫌疑,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他是故意为之,拘泥于名誉的人.他的付出,局限于金钱这一有形的资产,得到的却是人心的认可,舆论的夸奖这样无形的财富,比之于金钱,这些夸奖更加难得.而对于那些未被赎回的奴隶和鲁国的未来而言,孔子提到的那些负面影响完全超过了他付出的金钱的价值,所以,他的高尚是狭义的,是局限的,甚至是可疑的.他的举动所造成的后果无法让人断言他是高尚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09
一:以“亲情”为话题,写一个让你感动,令你难忘的细节.
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亲情”问题.女儿最先发言: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
请以上诉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三: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四:根据下诉情景,以“致我的前辈”为题写一篇作文.
再翻检家里的老照片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桢发黄的小照片很像我,便拿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我的祖父(或祖母),连我以前也没有见过.”我盯着这帧小照片看了很久,相隔这么遥远,外貌那么接近,真是奇怪,终于,我决定对这位前辈说些什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致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女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体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