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题,求答案~

二、问答题:
1、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
3、为什么说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4、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什么是“再现说”?什么是“表现说”?并对两种学说的理论合理性和理论偏见进行分析。
6、简述文学意蕴生成的三个条件。
7、识记并理解有关“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
三、理解与阐释题:
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从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意境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所喜欢写作的,是人类的牧歌,人类的歌谣,人类的传奇。……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写它。”(乔治•桑)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解。
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环节的理解。
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抒情性作品中景、情关系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悲剧”本质内涵的理解。
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解。
8、“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从艺术构思中思维状态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
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
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三、
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体现。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
2、
“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
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基本功。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6、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如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
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
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回答可能不够完善,可这是我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望采纳。谢谢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1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
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
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三、
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体现。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
2、
“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
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基本功。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6、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如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
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
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文学概论》经典复习概要(2)
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二、什么是表现说?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文学概论复习题,求答案~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

《文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回答:《文学概论》自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2.共鸣:所谓共鸣就是在艺术鉴赏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20分)1.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与()A文化  B读者  C文采  D情感2.唐代出现了(),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

文学概论的考题有什么类型?
答: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与人物的关系:首先,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构成和发展,人物性格是情节的根本的制约因素。其次,情节又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凭借,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十二)情的基本组部是什么?答: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开端、发展、...

《文学概论》经典复习概要(7)
4. 象征主义抒情原则。-论述题- 一、抒情性作品的一般性原则是指什么?1. 诚挚性原则。2. 独特性原则。3. 感染性原则。二、抒情作品的抒情途径有哪些?1.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1. 在内容上高度自由。2. 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汉语言文学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答案及解析
答案: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是:(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2、【考点】传统饮食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答案:(1)民本思想。饮食,是儒家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

《文学概论》经典复习概要(11)
2. 从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时期。六、文学思潮的产生与什么有关?1. 与社会思潮有关。2. 也是自身演变的结果。3. 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有关。-论述题- 一、文学流派的产生原因是什么?1. 后人研究追认的。2. 作家自觉性的提高。3. 文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章:《文心雕龙》《原道》如何出现的,如何形成的背景。2,名解:文学四要素 p29-30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为了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艺术产品本身,第二个是艺术家,第三个世界,第四个读者。作品是核心位置如果作品没有进入读者的视野中没有被读者...

文学概论论述题怎么答
1、 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1)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2)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