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后宫等级

妃子等级、翁主等级、公主等级、太子妻子、皇子妻子、诸侯王妻子的等级,大臣、将军等等的他们的妻子叫什么???(好的可以加悬赏!!!)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第九十六等爵)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二十八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扩展资料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后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扩展资料: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隋、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诸侯,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

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

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

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妃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在汉朝,皇帝的奶奶称作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作皇太后。
皇帝的皇后是唯一明媒正娶的,皇后以下有14个级别的内宫分类。
三国鼎立,曹操称王以后,改后宫等级,分为5等,依次是:王后,夫人,昭仪,婕妤,容华和美人。
曹丕称帝以后,在以上5等的基础上,又增加5等,顺次为:贵嫔,淑媛,修容,顺成和良人。
曹睿继位后,废顺成级别,顺次增加3等,分别是:淑妃,昭华和修仪。
在这些级别中,贵嫔,夫人地位次于皇后,没有爵位和官位。
淑妃的官位相当于相国,爵位相当于诸侯王;淑媛的官位相当于御史大夫,爵位相当于一个县级别的公;
昭仪相当于在一个县级别的侯;昭华的爵位相当于一个乡侯;修容的爵位相当于一个亭侯;修仪的爵位相当于关内侯;
婕妤相当于年入2000石的高级别官员;容华相当于年入2000石的普通级别官员;美人相当于年入2000石的低级别官员;而良人相当于年入1000石的普通级别官员。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王莽时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位视公,(注:即三夫人);嫔人九,视卿,(注:应是九嫔);美人二十七,视大夫,(注: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视元士,(注:八十一御妻也)。凡百二十人(不含后),与古制同。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追问

诸侯王之妻呢?大臣、将军之妻?翁主、公主?
问的有点多但因为要弄宫斗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05
妃子等级一楼说的很清楚了。
古代不是三妻四妾,而是一妻多妾制。只有明媒正娶,六礼俱全的女子才能称为妻。
皇帝的妻子称皇后,活着的时候以姓氏相称,比如陈皇后,上官皇后等。死了,皇帝给谥号就称谥号,比如卫思后,恭哀皇后。等丈夫死了称呼就是丈夫的谥号加上自己的谥号或姓氏,例如孝惠张皇后张嫣,孝武陈皇后(汉武帝皇后),孝景薄皇后(汉景帝皇后),(嘿,瞧我挑这仨,都是被废的),孝武卫思后(汉武帝皇后)。
开始时汉皇帝妃应该有姬这个等级吧,戚姬,薄姬,后来花样就多了。
剩下的一楼说的很清楚了。

翁主等级
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亦称王主,即后代郡主。翁即父,诸王嫁女,均亲自主婚,与天子不为女儿主婚者不同。翁主者,即父主其婚之意。
例如王爷的女儿:淮南王刘安之女刘陵。
侯爷的女儿:馆陶公主和世袭堂邑侯陈午之女陈阿娇。即孝武陈皇后。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
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翁主在中国仅见于西汉一代,往后不复见。没有等级之分,他们尊不尊贵主要看爹争不争气,拼爹呀。

公主等级
公主没等级,主要看母亲出身和受不受宠,出身好,受宠,就封地好,然后称号有这几种,一,皇上给的封地称呼,比如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馆陶公主。二,嫁人之后,丈夫的侯爵。比如平阳公主嫁给平阳侯之后称平阳公主。隆虑公主嫁给隆虑侯所以称隆虑公主。三,母亲太能个儿了,整个外戚家族赫赫扬扬,所以馆陶大长公主又叫窦太主。
皇帝的女儿叫公主,妹妹叫长公主,姑姑叫大长公主。

太子妻子
称太子妃,剩下的应该就是《汉书·武五子传注》引韦昭曰:“良娣,太子之内官也。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良娣是仅次于太子妃的,比如汉宣帝刘询的祖母就是戾太子刘据的良娣史氏。

皇子妻子
皇子一般都会分封为诸侯王。如果皇子有封号,比如梁王,妻子称梁王后。剩下的可以参考皇帝后宫设置,应该有美人这个级别。

诸侯王之妻
称XX王后,比如窦漪房原来是代王的妻子就是代王后,母亲就是王太后,比如刘彻开始时封胶东王,所以王娡被称为胶东王太后。
侯爷妻子没有品级俸禄之说除非她是公主翁主。所以直接称丈夫姓氏加上夫人二字就行。侯爷的小妾和王不一样,她们没有品级称呼,都是奴婢一类的。

大臣将军之妻就是X夫人,周将军夫人就称呼周夫人,李大人的夫人就称李夫人,原来是公主的按公主的走。国夫人的诰命品级是唐朝才有的。
第4个回答  2012-10-06
一、汉代的等级制: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
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古代称帝王的妾   
毋曰薄姬。——《汉书·文帝纪》。注:“内宫也。”   
王姬、 徐姬、 蔡姬。——《史记·齐世家》。索隐:“众妾之总称。此名之不正者。”   宠姬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多一点)
西汉初立,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娙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除皇后外,汉朝妃子有以下定制十四等:1、昭仪,视同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同上卿,爵比列侯。3、娙...

汉朝后宫等级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第九十六等爵)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3、_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二十八等爵);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汉朝后宫嫔妃的等级怎么分的
汉朝时期,根据秦朝的称号,设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为夫人,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在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等称号,直到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这个称号,使得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个等级。以下为嫔妃的等级:1、昭仪,视为丞相,爵位与诸侯王对等;2...

汉代后宫位份排名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

汉朝后宫从良人以上就为高位妃嫔吗?
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汉代妃嫔等级
嫔妃等级 正一品:皇后【一位,掌凤印,总揽后宫大权,有权升降妃嫔】从一品:皇贵妃【1名】正二品:贵妃【2名】从二品:淑,德,贤(妃)【各一名】正三品:妃【4名】从三品:夫人【4名】===对上称臣妾、对下称本宫===(戏五晋一)正四品:贵嫔 从四品:嫔 正五品:昭仪,昭容,...

后宫妃位排序
汉朝:一等夫人。妃嫔没有品制。隋朝:一等夫人,二等嫔,三等世妇,四等御妻。妃嫔没有品制。唐朝:一等妃,二等嫔,三等世妇,四等御妻。妃嫔没有品制。宋朝:一等妃,二等昭仪,三等婕妤,四等美人,五等才人,六等国夫人。妃嫔没有品制。明朝:一等贵妃,二等妃,三等昭仪,四等婕妤,...

求汉朝妃嫔,皇子,公主,亲王等等的等级..
后宫嫔妃等级表 皇后 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

汉朝时,古代女子在宫中地位的排名
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 娥、容华、充依。

汉朝头衔名列表(女的)
汉代后宫的等级制: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