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问题及答案

如题所述

章节目录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该书以唐僧带领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为背景,刻画了慈悲的唐僧、叛逆的孙悟空、憨厚的猪八戒、忠实的沙僧以及取经途中无数妖魔鬼怪,从天上仙人到地府魍魉,无所不包,构建了一个天上、人间、地府三界并立的神魔世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6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郑重申明--本文讨论的范围: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
。。。。。。。。
。。。。。。。。
。。。。。。。。
(73)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 一直是众说纷纭,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 (或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并没有什么寓意。
2) 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 讲的是佛道并重, 或是以佛证道。
3) 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 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 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 修心说。心生则魔生, 心灭则魔灭, 讲的是如何养性收放心的学问。
6) 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 养身怯病(魔)之道。
7) 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 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 惩恶扬善说。
10) 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这些吧。
所谓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这些说法哪一条是的? 哪一条都不是的! 以上这些说法, 西游记中确实都函盖了有, 时不时的都有所体现, 这只能叫: 西游记从侧面反映了有如上现象, 但却都不是当做自始至终的主线来写的。
西游记自始至终的主线, 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开头, 唐僧师徒因为种种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经, 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也好, 虚情假意也罢, 反正是朝着目标出发了。过程中, 他们遇到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面对环境的恶劣, 敌人的攻击, 上级的压力, 内部的纠纷, 他们都挺过来了。故事的结尾, 皆大欢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圆满成功结束的。所以, 西游记的主旨写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这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起因、经过、结果, 无不是紧紧地围绕着这条主干在写。
其他的, 诸如上面的那些说法, 都是枝叶, 不过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我说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认同, 这种理解太肤浅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会反对, 他们硬是要固执地坚持西游记讲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说句不好听的话, 佛的境界, 又岂是你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游记你都看不懂, 你还能看得懂佛经?! 其实呢, 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
任何一个人, 起初都有一个立志阶段, 立志升官, 立志发财, 立志为僧, 哪怕是具体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缘于最初的一个念头, 所以, 立志阶段(决定开始)总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没有立志, 便谈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个目标, 没有目标, 你往什么方向努力?! 有了目标, 很自然地就要朝着目标去努力。没有努力, 便谈不上怀疑。在前进的过程中, 一定会因种种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幻象), 我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的努力是否正确? 我坚信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欺骗? 这些都是正常的, 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没有怀疑, 便谈不上坚定。其实呢, 你怀疑的两个面, 他都是对的, 同时也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你才会怀疑! 这个取舍是很困难的, 必须取一而舍其他, 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确的, 取的这个一, 也未必都是尽善尽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边, 靠的是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可以称之为坚定。没有坚定, 便谈不上成功。怀疑、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 你要是在怀疑中, 动摇了, 或者放弃了, 也就等于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动放弃了。
没有成功, 便谈不上无欲无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现实中的释迦牟尼佛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王子, 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 一个老百姓也谈无求, 自欺欺人, 不觉得很可耻吗?! 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这些都是混饭混日子的假佛信徒!没有无欲无求, 便谈不上皆是虚妄。不认识皆是虚妄, 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 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没有终点)。很显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 就结束了, 并没有讲更高层次的修行, 因此,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谈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 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这是不矛盾的。
(74) 《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 非常清晰明了, 为什么就很少有人这样理解呢? 是作者隐藏的很深吗? 不是的, 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 因为大家都不以谈功利为美德, 当然就不愿意把西游记与功利挂钩。然而, 西游记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写功利的书, 反复的提到功果、功劳、功绩。故事的开始, 观音菩萨就明确的告诉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 是有赚头的, 用“去”换取“正果”。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 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 灵吉菩萨说: 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 这个功劳是我的。金角银角一回, 老君说: 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乌鸡国一回, 文殊菩萨说: 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故事的结尾, 都成了正果, 怎样成的正果? 如来说得只有那么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经甚有功果,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 白龙马驮唐僧有功。
结论: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 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恶事的一面, 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我们从小看电视, 就学会了: 人物一出场, 还没开始表演, 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坏人, 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带着这种思维枷锁, 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 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 可善恶究竟是什么? 以何种标准来界定? 你说的清吗? 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作者没有这么狭隘, 都是一样的。拿现代社会来说, 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 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润, 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 没有好人坏人, 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 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所以, 你读西游记, 不要管他讽刺什么, 揭露什么, 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 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 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 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种信念,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是一种超越, 这类高尚的语言, 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没那么多废话, 成功的准确定义: 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大家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 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 他欲传经东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还在坚持, 只到唐僧这一次, 传经才成功, 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 那就再来一次!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 就是一个“持”字, 很简单, 真做起来, 靠的不是知识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无尽的毅力! 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个“持”字, 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 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 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 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 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功后再来看, 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 才能成功? 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 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有成功之一日。
弃清规,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