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求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一套
《记承天寺夜游》1、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月色入户,入( 照进,此处拟人,月色有情进入 )2.念无与乐者,念(想起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一块 )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空旷澄澈 )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记承天寺夜游 课后题
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15.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6、D 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月色如水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
帮帮忙,记承天寺夜游的题
1 本文作者 苏轼, 代文学家。字子瞻,号 ,眉山人。2 填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下面...
记承天寺夜游的习题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拟人: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体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问题补充:描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__澄澈,清明___。运用了的___比喻___修辞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详细讲解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题。(共7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词。(1分):念(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