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杰出的吗?

学校同学自发了一个辩论,曹操是不是一个杰出的人。在我认为,曹操在不少方面都有很大成就,但是在资料上看来,曹操所做的种种事情并不是以个杰出的人所为。所以我想征求广大网友的意见。看看各位都是怎么看的。
额....同学认为这个话题太毋庸置疑了,于是把话题换成了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郁闷,各位怎么看呢?

小有军事和政治才华
算不上杰出

曹操曾经三屠徐州,血流成河,这不是杰出军事家应该做的。
曹操威逼主后,凌驾天子,称公称王,非杰出政治家的作为。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一、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指出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并未“继承了黄巾的事业”。黄巾起义的主要目的是要推翻东汉政权。而曹操则代表着东汉统治阶级的利益,全力镇压黄巾,致使黄河南北的黄巾军主力很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里。他还利用阴谋手段把投降的黄巾余众三十余万变成维护东汉王朝的地主武装。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镇压人民的郐子手。他就是以此而登上当时的历史舞台的。周桓《再论曹操》(《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也认为,曹操不仅镇压黄巾,而且对黄巾起义的余波——屯田民起义也不手软,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光复在《曹操评价中的两个问题》(《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一文中则认为,就曹操一生来说,他的主要活动不是打黄巾,而是消灭群雄,统一北方。他崛起之时,黄巾起义的主流早已扑灭。他虽接受青州黄巾军降众,但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加以改编,使他们为自己的统一事业服务。以后他讨伐的对象已不是农民军,而是那些分裂割据势力。

二、曹操与曹魏屯田制

刘知渐认为,“曹操的屯田是倒退的,因为曹操的屯田和西周封建主的井田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曹操在其《度关山》诗中公开歌颂井田制,司马朗也曾向他建议恢复井田制。他屯田的做法,是镇压黄巾起义中夺占的“资业”,强迫失败的起义战士耕种;同时又借“招募”为名,强征自由民作屯田客。在当时“客”、“奴”同义。屯田客实质上就是曹魏政权的官有农奴,毫无人身自由,故客多逃亡。由上可见,曹操的屯田是历史的倒退,不值得赞扬。

高光复则认为,曹操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军粮。兼并群雄,克平天下。他把失败的起义农民与土地重新结合起来,解决了汉末以来严重存在的流民问题,使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兴修,对汉末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他不同意刘知渐对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还有大量的自耕农经济,它并不能确定一个朝代生产方式的性质。韩国磬《曹魏的屯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强调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田制。曹操实行屯田制,其目的固然在于把劳动力束缚在农业生产上,以利于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作用同前)。

高敏在《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魏屯田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应过高估计。他指出,在屯田制度下,农民阶级除纳高额地租外,还得服役甚而纳税。他们并没有因为屯田而得到任何好处。他们被严格束缚于土地之上。无人身自由,因而“民不乐,多逃亡”;同时,屯田民还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曹操的屯田制。黎虎在《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也同样指出,不应该过高评价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他认为,屯田对支援战争,安置流民,保证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并最后统一北方的,更重要的还是州郡编户。真正解决流民归农问题也有赖于州郡编户。

三、曹操政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

过去一般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唯才是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诛杀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中小地方。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厦门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世族地主势力自东汉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经黄巾起义的打击,但已根深蒂固,到东汉末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了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夺取胜利,统一北方,曹操对世家大族采取了争取、依靠的方针和策略。他笼络、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统治机构,有效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在他属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谋略智囊,豪强地主是其集团的军事骨干因此,曹操集团是以世族地主为主、包括庶族豪强在内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主要是维护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杨德炳《试论曹操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史论丛》1983年第二辑)也持类似看法。他指出,曹操虽选用寒人,但其政权的核心是高门,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泽邦《驳“四人帮”在评价曹操问题上的几个谬论》(《西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认为,曹操的统治集团既不只是中小地主,也不只是豪强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是针对整个地主阶级,并未有中小地主与豪强地主之分。曹操集团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强世族地主,曹操对他们全部加以利用。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只是迫于农民反抗而作的一点让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封建秩序。

四、曹操与“唯才是举”

成新文、王怀中在《略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晋阳学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割据混战中扫除群雄,冲破了东汉以来“以位命贤”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量提拔地主阶级中一切有才之士。对他们加以笼络利用,使曹操集团中出现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曹操依靠这些人最终统一了北方。

李则纲在其遗作《曹操的翻案与定案》(《江淮论坛》1981年第2期)中认为,曹操并没有真正唯才是举,破格用人。在曹操手下的人,顺他则生,逆他则死。曹操本人就曾杀死了许多有才之士。特别是他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见而被逼死。许多号称才智之士,有功于他,也因一言见疑而被他所残杀。他还设立“校事”特务组织,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诬陷、杀害士人。

五、曹操是否为杰出的军事家?

钟文在《军事家曹操》(《文史知识》1981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是“亡国时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一生戎马生涯,东征西讨,荡平天下,克成洪业,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战绩,他曾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韩遂、袁绍等军阀割据势力。他还为《孙子兵法》作注,发挥或补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战指挥原则。他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很多胜利。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他的骄傲自满。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应给予肯定。

吴荣政《关于曹操军事才能的评价问题》(《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认为,曹操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并没有杰出的军事天才,称不上是一个大军事家。曹操在一般战争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由曹操指挥的对统一全局真正起决走作用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等,只有官渡之战获得胜利,其余二役都以失败告终。官渡之战中,曹操表现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获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他的军事天才,而是袁绍内部产生了致命的弱点。他注释《孙子兵法》虽有贡献,却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李则纲也认为,曹操只能称得上一般的军事家,而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固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也吃了不少败仗。他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并非完全是由于他的军事上的胜利,给他有利的重要条件,还和迁主刘协,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

六、曹操与建安文学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以及后来发表的《建安文学编年史》(《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二文中认为,曹操的作品“糟粕多于精华”,“曹操对建安文学的消极作用是多于积极作用的”。他指出,建安七子早在没有依附曹操以前,就已成名,并非曹操培养了他们。相反,曹操对文人的网罗,使得建安七子培养和影响了曹丕、曹植的写作;同时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只能写出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了。李则纲也认为,不应该把曹操对建安文学的作用估计过高。当时的建安文学集团对民生疾苦等并未有多大补益。曹操虽然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些人民的痛苦,但他本身就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他对他所笼络的文人也多有残杀,如孔融就因讥讽他而被杀。

胡世厚等在《曹操与建安文学——兼与刘知渐同志商榷》(《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刘知渐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是个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积极发展。曹操注重真才实学,轻视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跃思想,使文学脱离经学而得到发展。他十分重视文学,延揽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团结在他周围,并鼓励他们创作。他自己的诗风和文风对“建安风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他对乐府诗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

七、曹操的思想

漆泽邦认为,曹操的思想是儒法杂用,二者结合。他采用法家思想,一是为了消灭割据,统一全国;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镇压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他十分推崇儒术。北方统一后,他下令兴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并用思想是两汉以来封建统治者采用的传统手段。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重庆师范学报》1984年第1期)认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他为父报仇,屠杀徐州人民,是他尽“孝”的表现。他不是法家,因为他不可能象法家那样废除宗法制度,反对儒家的“亲亲”观点。不管在教育思想上,还是人才问题上,他都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吴其昌在《曹操思想浅谈》(《北方论丛》198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运用这些思想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把它们区分为主次两个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刻矛盾。这应该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中去解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0
绝对杰出。。。。最大的一点他为后来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实刘备和孙权都是割据势力,要了解历史就不要看三国演义
其次,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曹操的诗就不用说了,君王气概
统一北方,其实他还在不断的地域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以下是引用的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主

【续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续汉书曰: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少受业于郑玄,建安初为侍中。虞溥江表传曰:献帝尝特见虑及少府孔融,问融曰:“鸿豫何所优长?”融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虑举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遂与融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以书和解之。虑从光禄勋迁为大夫。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於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云:“赘犹缀也。旒,旗旒也。以旒譬者,言为下所执持东西也。”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於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於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文侯之命曰:“亦惟先正。”郑玄云:“先正,先臣。谓公卿大夫也。”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於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左氏传曰:“诸侯释位以间王政。”服虔曰:“言诸侯释其私政而佐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於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於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於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稜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诗曰:“致天之届,于牧之野。”郑玄云:“届,极也。”鸿范曰:“鲧则殛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箅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籓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莫不率俾,盘庚曰:“绥爰有众。”郑玄曰:“爰,於也,安隐於其众也。”君奭曰:“海隅出日,罔不率俾。”率,循也。俾,使也。四海之隅,日出所照,无不循度而可使也。功高於伊、周,而赏卑於齐、晋,朕甚恧焉。朕以眇眇之身,讬於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盘庚曰:“堕农自安,不昏作劳。”郑玄云:“昏,勉也。”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六佾之舞。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纠虔天刑”语出国语,韦昭注曰:“纠,察也。虔,敬也。刑,法也。”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珪瓒副焉。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往钦哉,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如果要其过,可参考陈琳的讨伐檄书: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左右结构)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票炭,有何不灭者哉?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杨之余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第2个回答  2009-04-11
何谓杰出?自然需要从许多方面与同时期、乃至与不同时期的人进行比较:

第一个,军事方面

从军事才华来看,即便曹操不能在整个中华历史上排进前几名,你甚至可以不认同他是三国时期最有军事才华的人,但是再怎么讲,曹操的军事才华在三国时期是第一流的,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至多3、4人。

第二个,政治才华

曹操的政治才华,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稳定中国北方的局面,抑制豪强、恢复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人口增长、繁荣经济、稳定民心等等。历史可以成就象曹操这么大政治成就的名人,同样也举不胜举,但是上下五千年能做的比他更好的,却也不太多见。如果我们仅看三国时期,身为一国之君,能够有这么大魄力和政治才华的,只有曹操一个。

第三个,文学才华

在我国历史上,曹氏父子在文学界被称为三曹(当然,普遍的观念认为曹植的成就最大),也能说明曹操的文学水平也非常高,譬如他的《短歌行》《龟虽寿》等诗歌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点,或许曹操的文学水平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算突出,但也值得称道了。

在其他领域,曹操也很有才华,比如用人(可以归属于政治)、养生、骑射等等,能够象他如此全面有才的人,中国历史上不多见,三国历史仅此一人。

综合来看,曹操如果算不上杰出的人,那么中国历史上恐怕没多少人可以配得上这个称呼了。

楼主所谓“但是在资料上看来,曹操所做的种种事情并不是以个杰出的人所为”,我不知道所指何事;
如果是指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上干过这些事情的太多了,在三国,汉朝的灭亡是历史趋势,再者籍曹操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明问题:设使天下无有曹操,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如果是指徐州屠城,这事的确可以算一个乌点;
如果是指示杀杨修,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杨修这样的人,大多数皇帝应该都会杀他,因为天子家事这种混水,外人没有足够分量,是不能轻易去趟的;
如果说是杀华佗,似又是演义捏造;

上述问题,无论是否乌点,对曹操是否杰出毫无影响。

下面我个人再延伸一点话题,当然,这些同样也不可能影响到曹操很杰出这个结论:
即便曹操算得上很杰出,我们纵贯中国历史,拿其他杰出的君主们与之相比,还是能发现曹操存在硬伤:
1,军事才华有限
谈到中华名将,象吴起、白起、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王猛、刘裕、李靖、李世民等等,许多都是一生从未或者几乎从未打过败仗,尤其是应该胜的,第一流的名将们从未失误过。良将的重要标准,就是该赢的就一定要赢,至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反倒不是重要标准,况且孙子兵法有云:“先胜而后战!”,曹操不可谓不知兵,平定北方、席卷荆北后,就忘记自己几分重量,导致赤壁惨败,大失好局,这个是他致命的硬伤,由于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绝对没有跻身一流名将的资格。
2,老年流于平庸
这个是许多历史名人的通病,208年赤壁之战失利后,直至曹操220年死亡,期间12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当然不能说曹操在这段时间毫无作为,很明显的,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1,息兵养民,以期将来卷土再来;2,整饬内务,为篡汉打好铺垫。
以上两条,曹操完成的都不算特别出色,在这期间,有这么几件大事曹操做的非常差:
1)因为态度傲慢,没有礼遇打算献蜀的张松,本可不废兵卒,唾手可得的益洲就这样飞了。后人只要谈到这件事,没有不批判曹操的。
2)没有坚守汉中的决心,用人不当以至汉中失守,导致曹魏在与蜀汉的对峙局面中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
汉中是个很特殊的城市,作为连接关中和益州的要地,蜀魏两国谁拿下了汉中,就等于扼住了对方的喉咙,当时刘备挟定荆南、灭刘璋之威北攻汉中,其志不胜不休,战略意图非常明确,这个时候曹操过于担心东线需要应付孙权,以至没有亲守汉中,派出夏侯渊这种蛮夫应敌,结果汉中失守、夏侯渊被杀,属于非常大的战略失误!
为什么讲曹操对于孙权属于过分担心了呢?因为吴军南人,习于水战而不善陆战,即便得到一些地皮城池,日后也守不住;再者孙权并无明确的战略意图,要么是迫于盟约象征性的响应刘备、要么只是乘机顺手牵羊蚕食点北方的土地,况且孙刘联盟本就属于同床异梦并非牢不可破,刘备得利也并不是孙权想看到的,孙权的意图绝不是兵锋直指许昌,意图一举克定中原。
有得就需有舍,在汉中问题上,曹操没有权衡好孰轻孰重,以至到死都没有能够在军事上再有建树。
3)曹操心怀异志是明确无疑的,在是否篡汉称帝这件事情上,曹操表现的犹豫不定,如果不敢篡汉,那就不要称王,汉高祖曾说过:“异姓为王者,天下共讨之”,王之于皇帝,仅一步之遥,后续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莫有权臣称王而不篡位者,大概是他们都吸取了曹操的教训。曹操称了魏王却又不称帝,岂不是自己给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么?
第3个回答  2009-04-10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可以被后世称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除了毛泽东就是曹操了,而且考量一个政治人物首先要看他对推动政治文化进程和历史文化发展有没有贡献,从这个方面来说,曹操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只有诸葛亮可以比拟。
第4个回答  2009-04-12
在下以为 说曹操坏 是奸雄 那是正统思想在作祟 其实没曹操 汉也得亡 且亡得更难看 曹操根本没那么下作 不能与董卓者流相提并论的 故可谓曹阿满是很好的人 同时也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 他不仅是政治家 军事家 更是大文豪 大诗人 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 这在当时没人能望其项背的在他领导下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 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史称建安风骨 单单他培养出的曹丕、曹植这俩儿子 就应该名垂史册 因此 中国军事史 文学史都绝对不能回避曹操!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操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一代枭雄。以下是对曹操的详细解释:一、政治才能出众 曹操担任东汉朝廷的官员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他积极整顿朝政,打击贪污腐败,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使东汉政府短暂地恢复了活力。他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使其...

三国里,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曹操被当代的历史学家定位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无疑算得上是最为杰出的人物。 曹操在政治上其实“先天不足”。东汉后期,宦官集团控制朝政,与士大夫官僚集团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曹操的祖父曹腾,汉顺帝时位居宦官之首,其父亲曹嵩因而历任显职,汉灵帝时位至太尉。

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诸多的史实表明,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汉以来,一直称曹操为“奸雄”,甚至“奸臣”,无非是因为,他玩弄了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是,如果说他的天下是从汉献帝的手中篡夺过来的,那就有些不合事实。因为当曹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起义的农民军已经粉碎了东汉王朝的天下,当...

曹操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那他武力怎么样?
据正史记载,曹操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基本上没有对阵厮杀,那如何证明他的武艺呢?在《三国志》中描述了曹操平生如何平定乱世和加官进爵,以及他率军各种南征北战的大事件,并没有记载一些他的琐事,关于曹操的武艺也只是寥寥数语而已,而如何洞悉曹操的武艺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在汉灵帝...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是。曹操从小就奸猾。他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

如何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一、政治才能出众 曹操在三国时代崛起于政治舞台上,成为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领导者。他能够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展示出其独特的政治智慧与决策能力。曹操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稳定了东汉末年混乱的局势,统一北方地区,形成较为稳定的政权。

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

曹操是反派,为何被称为超世之杰?
历史上的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有魄力,敢冒险,有创意,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优异的表现。魏武帝曹操,此人极富韬略,用兵如神,同时非常有远见。因此被《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在三国时代,能够超越时代之人,只有汉...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吗
是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是具备雄才大略的一位 乱世枭雄。。他平灭了各个诸侯,北面把匈奴打跑 应回蔡文姬。。功劳很大的。。。三国演义把曹操歪曲了。。。就把刘备设为正派人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