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作业(二)
一、从《蒹葭》看《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二、为什么说《湘夫人》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三、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说明道理的?

一、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 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 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迫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朦胧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二、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迫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何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三、意境的整体象征
《蒹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曼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复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32f8e7d3b8ea727

取材于神话传说,写想象中的神的爱情生活片段,富于想象和幻想。以此寄托自己的幽微绵缈的情思。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现实的、假想的景物和幻想的境界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这是一首抒情长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中国是个重要的抒情手段。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41cb60d6360275e&clk=wttpcts

全文自始至终都紧紧抓住秦王贪婪及要统一天下这两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也就是说: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同时,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既然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而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
至此,李斯的攻心术已取得了效果,但要改变秦王的逐客令并非易事,还得把攻心术用下去。李斯聪明就聪明在他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攻心术,而且运用得彻底。
你看,紧接下来的一段,李斯如数家珍般一一数出秦王所占有、所喜爱的玉、宝、珠、剑、音乐等等,使贪婪的秦王读到此处禁不住眉开眼笑,占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知不觉的落入李斯攻心的“圈套”:秦王你所占有的这些宝物并非在秦国特产的啊!但你却这般喜爱它们,岂不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而且,“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些话说得好啊!得“一箭双雕”之效:既从秦王贪婪又从其要统一秦国的心理弱点上直攻秦王心扉!这样一来,秦王的逐客决心不动摇得七七八八才怪呢!
但李斯并未就此罢手,而是“乘胜追击”,把攻心术运用到最彻底:用类比的方法指出秦只有纳客才不会有敌,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天啊,不纳客不但得不到天下而且会危天下,这岂不是秦王的致命伤?李斯的这段话正是给了秦王思想上致命一击,令秦王的逐客思想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改变逐客的初衷。至此,李斯的攻心术令他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李斯只是一味地向秦王求情不要逐客,相信只会令秦王把客逐得更快,更决绝。正哪一个穷光蛋丢失了仅有的一千块钱,你安慰他说:“这有什么好伤心?不就是区区一千元么?”结果可想而知:你会把他“安慰”得更伤心。因为二者都是没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没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去,那注定是说了等于没说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不得不由衷佩服李斯攻心术之理智、明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711164.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8
3.全文自始至终都紧紧抓住秦王贪婪及要统一天下这两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也就是说: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同时,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既然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而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
至此,李斯的攻心术已取得了效果,但要改变秦王的逐客令并非易事,还得把攻心术用下去。李斯聪明就聪明在他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攻心术,而且运用得彻底。
你看,紧接下来的一段,李斯如数家珍般一一数出秦王所占有、所喜爱的玉、宝、珠、剑、音乐等等,使贪婪的秦王读到此处禁不住眉开眼笑,占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知不觉的落入李斯攻心的“圈套”:秦王你所占有的这些宝物并非在秦国特产的啊!但你却这般喜爱它们,岂不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而且,“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些话说得好啊!得“一箭双雕”之效:既从秦王贪婪又从其要统一秦国的心理弱点上直攻秦王心扉!这样一来,秦王的逐客决心不动摇得七七八八才怪呢!
但李斯并未就此罢手,而是“乘胜追击”,把攻心术运用到最彻底:用类比的方法指出秦只有纳客才不会有敌,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天啊,不纳客不但得不到天下而且会危天下,这岂不是秦王的致命伤?李斯的这段话正是给了秦王思想上致命一击,令秦王的逐客思想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改变逐客的初衷。至此,李斯的攻心术令他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李斯只是一味地向秦王求情不要逐客,相信只会令秦王把客逐得更快,更决绝。正哪一个穷光蛋丢失了仅有的一千块钱,你安慰他说:“这有什么好伤心?不就是区区一千元么?”结果可想而知:你会把他“安慰”得更伤心。因为二者都是没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没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去,那注定是说了等于没说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不得不由衷佩服李斯攻心术之理智、明智!

我也是搜索到的。看看合适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17
1、诗经的特点:《蒹葭》中比兴手法的应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2、从湘君在幻觉中似乎见到湘夫人,到对湘夫人的寻找和期盼,再到为湘夫人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甚至于筑室于水中,最后未见佳人的遗憾举动,无不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深深的思恋。诗中景物描绘绚丽斑斓,构造出一种如幻如梦的意境。
3、下面回答了。
第3个回答  2009-04-19
我只知道一:
从 蒹葭 看出 诗经 的艺术特点是:
①赋 陈述铺叙
②比 譬喻
③兴 起兴
蒹葭 的特点是:
①含蓄 文字简约 形象可感 余音绕梁
②朦胧美
③意境美 "言尽意未尽"
④韵律美 重章叠咏(意思是每个章节句数相等,句式相似,只变换个别字)

参考资料:中学语文课本及上课笔记= =

什么是“大学语文”???
1、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的写作为基础写作训练。2、中学语文:中学语文的写作为结合专业的写作训练。

大学语文学什么
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涵盖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首先,大学语文课程着重于传授深厚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科研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其次,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

大学语文学什么内容
大学语文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较深的国文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能通顺表达出来自己的科研成果。2、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深入浅出,学生能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3、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大学语文”
我认为“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应当把兴趣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

如何学习大学语文
四种大学语文学习方法。1、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才会有效率。一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

大学语文学什么
1、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部分。2、围绕培养目标,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

汉语言文学和大学语文区别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创作手法、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而大学语文课程则更注重语言的基本应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中外文学作品分析、文学批评等,旨在让学生对文学有...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不同。大学语文定位于“语文”学科,指语言文学,而非文学单科的专业训练。一个大学生需要较好的语文修养。语文,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语文去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任何人,都需要通过语文去理解知识、表达思想...

大学语文主要学什么
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其内容丰富全面,由上、下两册构成。书中的主题涵盖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应用文写作四大领域。此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际社会需求出发,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技能进行全面指导与训练。在人文素养、情感培育...

大学语文专业都有什么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