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历史有多久了?怎样来源的?

如题所述

  粤语常识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和封开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封开:岭南文化发祥地论坛”在封开举行。会上历史专家公布了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助理巡视员、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成果:广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

  我国古代有一种民族共同语,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今天汉语许多方言,都保存着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粤语。雅言的基础是原始华夏语,原来只通行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应提高,成为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最早将雅言带入岭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后从各地征发到岭南的“垦卒”。这些“垦卒”多半是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发祥地

  潇贺古道和湘桂水道(即灵渠)是唐代以前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重要通道。广信地处桂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在岭南是个交通枢纽。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印度半岛,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而出口的通道,是经潇水和贺江到达广信,再经桂东和粤西两条走廊,也就是北流江--南流江和南江--鉴江两条贸易通道到徐闻、合浦,广信就成为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商贸活动离不开语言交际,中原传入的雅言正是通过商贸活动而融合当地百越土著语言,形成粤语。

  广信又是岭南最早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陈元、士燮等在这里办学,使百越土著逐步接受中原传入的儒家文化,汉族移民也从百越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成分,从而形成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早期岭南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开展,以雅言为主体吸收一些百越土著语言因素的粤语,也就逐步成为这一带人们的主要语言。广信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粤语的发祥地。

  早期粤语中心不在广州在广信

  粤语在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部为中心,分四条渠道向东、西、南扩展。第一条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包括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第二条渠道是西江--郁江,即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第三条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第四条渠道是南江--鉴江,即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两市及其所属郁南、罗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属吴川、廉江。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两个次方言区:一是漠阳江流域。二是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及其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邑”,其粤语次方言也就称为“四邑话”。通行四邑话的还有鹤山以及珠海市斗门区。四邑地区距广州并不远,四邑话却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与珠江水路上并不相通。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早期粤语的中心不在广州而在广信。

  粤语保持雅言音系长达数千年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州治也在广信,广信便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元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在中原和北方长达数千年的战乱动荡岁月,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汉语标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则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

  离开粤语岭南文化便不复存在

  广东的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地区许多岭南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有必要重新研究粤语的自身价值和保护问题。

  专家呼吁 建立粤语馆保存活化石

  粤语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粤语发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粤语的材料,包括语音记录、文献资料,以及粤语扩展和分布地图等等。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正在消失过程中,及时将粤语这一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化石,作为-个宝贵的历史遗存保存下去。

  粤语里又保留了大部分的古文言词汇.
  用粤语来朗诵古文,词曲比用其他方言更能容易领略其中的意境.
  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再如,现代汉语中“行”和“走”的意思基本没有差异,但是广州话当中,“行”就是走路,但“走”保留了古汉语中这个字“跑”的意思。但是随著普通话在广东地区的推行和外来人口的影响,很多广州话保留下来的古语词汇已经很少被使用。保留古文化,粤语是一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8
部分台湾学者认为,客家方言事实上应该归类为粤方言的一大支系,正如闽方言里面也包括闽东方言和闽南方言两大支系一样。主张将客家话称为粤东语,目前定义的粤方言改称粤中语(即粤中语是广东话、粤东语是客家话)。支系里面又可以分为片区,像东江本地话这种属于客家方言系,但是又与众不同的语言可以单独列为区,称为粤东方言系东江区,下分惠州片、河源片等。口音与标准语差别较小的,则只要划片,不必划区。福建、江西等省的客家话都可以归入粤东方言系。部分台湾学者的主张,可能是由于台湾的客家族群主要祖籍地为广东省粤东地区的缘故。据说,台湾常将河洛族群归类为闽派、客家族群归类为粤派,闽派并非主要祖籍福建省会,粤派也非粤语(广州话/白话)人士。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
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粤语保存着古代雅言的许多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发展迅速,语言进化较快,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和中原隔绝,处于山高皇帝远的半蛮荒状态,所以没有“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在粤语的形成地梧州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较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梧州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梧州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有人说,梧州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始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泛称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越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当时的华夏族语言开始传入岭南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短暂的南越国。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第2个回答  2009-05-08
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称呼普通话为汉语,其实普通话是根据北京话制定的,事实上,粤语才是正统的汉语,北京音讹误太多。

秦始皇派遣50万大军征服南蛮(南越,马来人种),不过这些野蛮民族不知信义,反复无常。为了加强对蛮族的统治,秦国政府规定这50万大军携带家眷留守岭南地区,并在此地垦殖繁衍。
50万大军外加家属合计起来大概100万人,这些人来自六国旧地(韩赵魏楚燕齐)家乡话各异,相互交流是用雅言的(雅言即为当时的华夏语普通话),所以雅言就是现代粤语的根源,不过粤语引进了少量的南蛮话,另外,1840年以后,由于两广是英美殖民者侵略的首选地,所以,广东人受英语的影响,引入了大量英语,粤语中增加了大量音译词,尽管如此也改变不了粤语是正统汉语的事实。
大家可以参考韩语、日语、越南语中汉语词的发音,这些汉语词的发音均接近广州音,甚至相同,但是和北京话的差别却很大。
举下例子吧,江读gang,喜读hei 问读man或mun……

粤语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粤语的历史可追溯至1855年,那时满清旗人开始改造白话。从那时起,粤语经历了近两个半世纪的发展,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至于白话,它的起源则更为久远,可以回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文化交流主要在两河流域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话逐渐传播至华夏地区,尤其是在秦朝时期,白话在岭南地区的传播更为广泛。...

粤语和普通话有多久历史了
1、粤语自秦朝至今,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粤语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2、普通话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

粤语有多么久远的历史了
粤语自秦朝至今,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大量中原士...

粤语的历史
在汉朝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大量中原士民逃至岭南,北方汉语不断对本地语言冲击。当时古汉语与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一...

粤语的历史有多久了?怎样来源的?
会上历史专家公布了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助理巡视员、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近十年考察研究...

粤语有多久的历史?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语言定义 粤语,是一种发源于两广地区(广东、广西)的汉语方言,也是在广东省、香港、澳门占有主流地位的语言,故称广东话或白话。自古以来,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一直以来,两广地区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为广东和广西。而粤语的形成远远早于宋朝,也正因为如此,粤语...

到底粤语有多少年历史了?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民间称白话或广东话。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汉书》作“南粤国”)。

粤语历史溯源
粤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岭南的原始部族被统称为南蛮。随着秦始皇征服“百越”,华夏族南下,南蛮族被迫迁徙,中原语言开始传入岭南。秦朝灭亡后,赵佗建立的南越国短暂存在,汉朝的繁荣时期见证了汉族与周边民族融合,粤语的雏形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中原汉语与古...

广东话什么时候开始说?
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陆续有汉族人迁入岭南,随之带来中原汉语,开始对原始古粤语产生叠加式影响。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言。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

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的演变历史
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的演变历史 粤语的来源 粤语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进攻岭南,设立南海郡,将汉语带入广东。随着中原王朝对岭南的控制增强,广东逐渐成为以汉语为主的地区。在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汉语逐渐发展成为粤语。客家话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