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9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 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状语后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特殊句子]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现作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里话的句子是
(2)显示与好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
(3)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4)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5)与《小石潭记》中以鱼写水,侧面烘托,凸现了所写之物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5、对于月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文章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7、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句中“闲人”一词的含义工?

8、文章结尾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表达,请你写出能表达此意的诗句,并标出处。
10、作者出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中考]
1、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注意加线词。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待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三句描写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四句流露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
1、(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无聊的心境,悄悄地走进门来与他作伴。
3、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4、“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影子,给人感觉是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5、庭中上下一片皎洁,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作者处在其中摆脱了被贬谪的沉重,忘记了人世的得失,进入了一个透明清澈的世界。
6、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闲适之情来欣赏,暗示世人热衷于名利,为世俗所累。只有我们两个清闲无事之人有此雅兴,既有偷得闲情来消遣的窃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贬职而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7、“闲人”本指闲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慰。
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悠闲的自慰等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不可去掉。怀民与作者同被贬到黄州,“亦”表现了二人同样的境遇。否则就不会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与情趣。
[链接中考]
1、北宋 苏轼
2、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3、B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