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唐明

如题所述

一、民主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特别要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我们的做法是:
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3.通过巧妙设问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4.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诗质,教师要动脑子,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课堂进入生活;让语文贴近学生的感性实际,在课堂上让学生动乎情,悦乎心,用生命去诠释语文。
5.依托课堂活动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精彩的课堂活动课堂里的珍珠,让语文课堂闪光。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逐步地提高语文能力。
三、整合资源,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
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我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o赤壁怀古》《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过华清宫》《桂枝香o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样一来,不就是举一隅而以三反吗?知识的系统化是内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率。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研究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就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学习品质、态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的作用也不是对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内容的重复。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入手,最终达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目的。在个体学习中疏通文意,落实字词,解决基本问题,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感受,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基本知识的检查,经验心得的交流和对个体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解决,使个体、小组、教师的经验认识、智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方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彰显个性,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唐明
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的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 例如:《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两个单元安排了杜甫的四首诗歌,教学时连同必修课本学过的《咏怀古迹》《登高》《秋兴》《蜀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鉴赏,深层次探究杜甫的心灵轨迹,再结合杜甫的出身,使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校长的年度工作总结
做教研教改的带头人,积极带领广大教师进行教改教研活动,把教研和科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集体备课、说课、教改实验活动、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环环相连的课堂教学研究机制,强化了教师的教研行为,大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活动中,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相关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课前研讨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课中听课认真记录与及时点评、课后执教者进行反思、教研组反思和集体评课、评课后总结教学经验。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开展得扎实有效,充分利用老教师丰富的...

小学学生写作文难点
探究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也始终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日常的的教学中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才能写的更好”的问题。为此,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好综合性实践课努力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