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金锁记 的疑问.

我需要知道金锁记这个故事本身发生的时间段.

请列举您的根据.
例如服装,习俗等.

有高分.

深刻的悲剧
一个人的世界随着生命的谢幕而结束,可是现实的生活仍在继续,月亮照样升起,照耀着死亡再也无法感知的一切。从此,月亮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中不断出现,君临其中芸芸众生。今天我们打开《张爱玲文集》,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
纵观文集,月亮这一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这篇小说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七巧,这个与月亮有关的人在故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出悲剧,她嫁到了富贵人家,可是处处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视;她结婚五年了,有了一对弱小的儿女,可是从未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她自以为是地爱上了丈夫的弟弟--三少爷姜季泽,可是平日走马章台的三少爷对她却严叔嫂之防。张爱玲的小说里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自己的文章》,张爱玲)。人活着,必须有各种欲望的支撑,对七巧而言,所有的欲望都不如金钱重要,确切地说她只有惟一的金钱欲。爱情和金钱相比,是可以舍弃不要的,人生的其余内容也是如此。当所有的欲望都遭到了破产,只剩下黄金的枷锁时,七巧就成了一出彻底的悲剧。

10年之后,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难熬出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过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泽现在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是假的,大怒之余把季泽赶出了家门。爱情的幻影消失了,淌着眼泪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一出彻底的悲剧造就了一个彻底疯狂的人。七巧戳穿季泽的感情骗局时,她还有强烈的情感,她还能大怒。下半部中的七巧完全成了一个疯子,她压抑自己正当的情感,最终丧失人的情感变成了非人。
七巧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岁月从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镯里徐徐地溜走了,她的生命早已是一个徒具形式的空壳。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子,违背己愿地投身到上流社会的礼仪与罪恶中去,最后却成为上流社会最腐化的典型人物。七巧是一出悲剧,她又一手导演了几起悲剧,这形成了主题级的反讽。

七巧的死解放了被她控制、被她奴役的儿女,而死去的芝寿和绢儿只能永远地死去了,长安和长白也已给她折磨得不像人,并且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七巧死了,长安和长白获得了新生,30年前的故事似乎结束了。叙事者又回到了说书人的位置上,将读者从故事的时空带回现实的时空:
"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

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七巧、长安、芝寿都是悲剧,各自的悲剧有其来龙去脉,剧情不尽相同,悲哀和怨愤都是一样的,而悲剧又是延续不止的。
女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从若干个30年前排演到若干个30年后。张爱玲的世界诞生在半个世纪前,可是百年千年后,推开我们最新文明的窗子,张爱玲的月亮仍将照耀着我们。

整篇作品中,主人公七巧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而她的悲剧色彩,却是自己烙印上的,她的下场着实的让我惆怅与悲哀了一番。最初,我猜想张爱玲是把《红楼梦》中的凤姐,定为七巧的模子的,如此的安排,也肯定了作者研究《红楼梦》的造诣、以及对凤姐的特别关注。七巧与凤姐有诸多的相似:一样的嫁于大户人家,一样的泼辣,一样的无视礼教,一样的视财如命甚至是安排一样的出场。但当我彻底的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我才发现,在相同的皮囊下,她们竟有着天壤之别。
第一、出身不同:凤姐出身名门,金陵王家之女,自小受得富贵滋养,言行虽显泼辣,但识大体,见过世面,巧语连珠,见人能眼色行事,且有张有驰,自有一股风骚高贵体态。而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自小站柜台、作生意,与市井无赖打混惯了,通体不免透得鄙俗气味,且其本来嫁过来是应作为妾的,只因二少爷体弱,才侥幸得个便宜,封了正室,因此,自是与姜公馆自视书香清高的环境格格不入,这也为她可悲的一生铺垫了恶根。
第二、地位不同:同样是德威权高的老太太跟前儿,凤姐便能应付自如,于低眉抬眼之间,察颜观色,尽得老太太欢心。因而大权在握,呼风唤雨,也赢得一班公子小姐的敬重,更使仆子丫头们再为不满,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的。而七巧,自嫁进姜公馆,因出身不好且又嫁得一个身子不争气的老公,从而存了一份自卑,这份自卑至使她更加的使性,争长道短,污言乱语,不得分寸。在老太太面前不仅丝毫占不得便宜,而且在那些小姐少爷甚至是下人前面,也落得个无人理会,让人轻视的局面。这种无利且无趣的地位,更导致了她破罐破摔的把闹剧演下去,一直演到闭眼的那一刻,让半边的泪水自己干掉。
第三、智慧不同:凤姐是何等精巧阴险之人。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之死,更是与她脱不了干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是自信且成功的,最后虽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但终是辉煌了一度。而七巧,因为出身以及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了她愚昧无知的个性,遇事只会一味的撒泼使横,来不得半点的机智缓冲,即使明知吃亏受骗,也是无计可施,至使分家时,也只能接收“孤儿寡妇还是被欺负了”的局面。这也造就了她极不自信的性格,因而怀疑一切,在为女儿长安找婆家时,遇到家境推板一点的,她便疑心人家贪她们的钱,而境遇好的,对这她这样的人家又不甚热心,于是,把好端端的一个女儿的终身也葬送掉了。
第四、结局不同:凤姐是遭人恨的,因她的得权世利,因她的狡诈狠毒。但她也是遭人同情的,她终于在死前,明白了自己的罪孽,向每个人进行着忏悔,并且,她的死,让很多的人真真假假的悲伤了一通。而七巧把三十年的黄金的枷锁一直戴到死,她用这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这里面甚至包括她自己的儿女,因此,她的儿女恨她,她的婆家恨她,她的娘家也恨她,她的死,是让别人感觉快乐的,让别人感觉兴奋的,在这世上,她没有留下丁点的念向,从这一点上讲,她要比凤姐悲惨的多。
第五、子女观不同:俗语说“虎毒不食子”,无论凤姐如何的阴狠,但她做母亲的心态是正常,她时刻为巧姐的安危尽着一位母亲应尽的义务,甚至于病重时,她会为了女儿去求助于被她呵斥一惯的平儿:“我死之后,你扶养大了巧姐儿,我在阴司里也感激你的“。曹雪芹是善良的,他在给予凤姐劣根的同时,也给予了她有血有肉的一面,而使这个角色欲加的生动起来。而张爱玲,把七巧的人生安排在了旧恶难除的三十年代的上海,极具前清遗俗,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散发着封建的腐臭味。尤其七巧,极端且性格扭曲,她教她的子女吸食鸦片,她教她的子女淡漠爱情,丧送着他们的终身,并因儿女的痛苦而快乐着,以至于她们恨她,怨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学她,在她死后,延着她的路走将下去。这是这篇小说中最令人感觉痛的地方。张爱玲终究是为读者设下了一个最没有悬念的、彻底的、悲惨的结局。

http://baike.baidu.com/view/363170.html?wtp=tt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999344.html?si=1&wtp=wk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3
没落的黄昏、阴森的月夜、嘈杂的都市、封闭的公馆,畸形的性爱、无爱的婚姻、扭曲的人性、颓败的人生——这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期上海的张爱玲的小说世界,这是上海、香港的传奇,是遗少和洋场社会的传奇。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一幅幅苍凉没落的风俗画,是一幅幅人欲横流的百丑图:这是一本中国清朝的遗老遗少们的生活大全,这是上海、香港洋场社会的形象记录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以苍凉的月光开始,讲述的是一个苍凉的故事,并以苍凉的月光结束。
《金锁记》这个故事的背景应该在上世纪的10-40年代,那时候日军已发动侵华战争,一些有钱有能力的家庭举家迁走,书中的姜家就是这么个情况.其时,很多这样的人家早是外表风光,内则衰颓,有着一帮败家子.公馆中生活着一群穿着旗袍的女人,穿着西装的男人,表面上是兄弟妯娌的这群人的钩心斗角此起彼伏.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所有的特征.
第2个回答  2008-08-24
金锁记的时间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从服装上看,肯定知道是民国后抗战前期的时间段.

张爱玲写的小说一般都是围绕自己处的年代来写的.

如果确切地说,应该是从1920年前后开始.

小说的主要发生时间应该还是三四十年代.

很多根据都可以看出是新旧年代交替的,

比如长安定婚时,送的是文具盒和手表.

但是长白和长安吸的还是鸦片.长白娶姨太太.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8-23
应该是清末刚建国那附近,1从他们说兵乱2你看邻居顾#和大年的发型是民国以来的但还有好多人都是标准大辫子 还有许多(我是小说 电视都看了的)3而且七巧还吸鸦片
第4个回答  2008-08-17
应该是有鸦片后到张女士写这篇之间吧

张爱玲 金锁记 的疑问.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一幅幅苍凉没落的风俗画,是一幅幅人欲横流的百丑图:这是一本中国清朝的遗老遗少们的生活大全,这是上海、香港洋场社会的形象记录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以苍凉的月光开始,讲述的是一个苍凉的故事,并以苍凉的月光结束。 《金锁记》这个...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疑问——关于芝寿
闹新房的人围着打趣,七巧只看了一看便出来了。长安在门口赶上了她,悄悄笑道:“皮色倒白净,就是嘴唇太厚了些。”七巧把手撑着门,拔下一只金挖耳来搔搔头,冷笑道:“还说呢!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旁边一个太太便道:“说是嘴唇厚的人天性厚哇!”七巧哼了一声,将金挖...

语文老师让对张爱玲的《金锁记》提四个问题,就是对故事内容,人物心理...
1,金锁记中,金巧用什么方法打消了世舫娶长安的念头?2,姜家有几个兄弟?七巧嫁给的是老几?张爱玲为何为其取名为《金锁记》?有何用意?4, 关于芝寿的问题—- 七巧啐道:“你瞧咱们新少奶奶老实呀——一见了白哥儿,她就得去上马桶,真的!你信不信?”这话传到芝寿耳朵里,急的芝寿只待寻...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
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部令人叹息的悲剧作品。七巧的青春、爱情和对生活抱有的一切积极美好的幻想因为父权社会的畸形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而被一点点无情的消磨和撕碎。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生出无数畸形的女人。因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如何理解金锁记的人生荒凉感、荒诞感?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张爱玲,所以只好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一)情场如战场 “金锁”的双重蕴涵在我看来,张爱玲既然表达了她对《金锁记》的喜欢,就不能说她是因对其不满而写《怨女》;但她又据此重新写了《怨女》,这一方面说明她对这个主题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说明《金锁记》中有她觉得没有说完的话,因而要在《怨女...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
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刻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承受着命运的不幸,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悲剧命运。2.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悲剧作品,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源于封建社会的畸形婚姻和家族制度,她的爱情、子女幸福均被毁灭。3. 小说通过对旧家庭的描绘,揭示了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摧残,暗示...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
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傅雷评价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颇有《狂人日记》

金锁记解读张爱玲
《金锁记》描写了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她的悲剧不仅是金钱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揭示女性自身的弱点,显示都市女性的精神病态以及欲望的膨胀。张爱玲通过曹七巧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描绘出在长期封建统治背景下,在受奴役被压抑遭虐杀的处境中女性的麻木、愚昧以及精神畸变。《金锁记》中,月亮统领全部的...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怎样展示人性里的“恶”的?
一,一味追求权贵。《金锁记》是以女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经历为线索来展开书写的。由于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曹七巧的命运经历中必然带有着封建落后的旧思想和旧文化。曹七巧出生在一个姊妹众多的麻油店家庭中,在那样一个等级差距鲜明的时代中,必须嫁的好才能过上好日子。看着自己姐妹一个比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