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七月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古代文学的问题

如题所述

七月》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首先,它描写真实,概括性强.本篇以细节的真实描写见长,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标志.诗人把奴隶们一年之中所从事的农事劳动和生活情景,都一一细致,非常具体地再现了出来.涉及面相当广泛,内容含量甚大,可谓包罗万象,如同连环画幅,足见诗的概括性强.
其次,它结构严谨,形式活泼.这首诗是按月令、时序谋篇布局的.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它开了后代十二月生产调的先河,为人们喜闻乐见.其大致轮廓是:从初春开始下田耕种写起,到年终农事完毕聚会宴饮结束,中间分别写了衣、食、住等生活情景,显得井然有序,结构非常严谨.
再次,它对比突出,侧重白描.全诗运用对比鲜明的艺术手法,突出表现了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情况,是非善恶,泾渭分明.同时,它还用白描手法,敷陈其事,即用事实和图画说话.歌者把满腔愤怨和不平之鸣,全都隐蔽在字里行间,使人自得于其言外.这样,反倒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此外,它还语言简朴,词汇丰富.诗句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五、六、七、八各言兼用.语言非常简朴无华,不假雕琢,不用夸饰.自然而亲切,富于表现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诗经.豳风.七月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古代文学的问题
《七月》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首先,它描写真实,概括性强.本篇以细节的真实描写见长,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标志.诗人把奴隶们一年之中所从事的农事劳动和生活情景,都一一细致,非常具体地再现了出来.涉及面相当广泛,内容含量甚大,可谓包罗万象,如同连环画幅,足见诗的概括性强.其次,它结构严谨,形式...

诗经七月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

豳风七月美在哪里
《豳风·七月》是一首具有鲜明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诗歌。每段诗句都有规律的押韵和交替,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这种韵律美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其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历史价值 《豳风·七月》是一首描绘农民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面历史的...

论诗经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

《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豳风.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图景.在那个残酷的社会里,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地劳动,劳动成果却全被剥削者霸占去了,他们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在叙说中,并没有强烈的愤懑色彩,只是偶尔夹杂着怨叹,但摆出来的事实,是那么清楚,那么有说服力地揭示奴隶主的...

豳风七月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实际内容简要分析
《诗经•豳风•七月》这首诗,用“赋”的表达技巧,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诗经《七月》艺术手法赏析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以时间为顺序。赏析: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

国风·豳风·七月作品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描绘古代豳地生活的一首长诗,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其创作背景可能在西周初期的公刘时期。诗中详尽记录了一年四季的农耕生活,反映了先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风俗画面。首章以宏观视角概述全年劳动,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中采用周历,通过...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的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 血液 。《诗经》以现实为主,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感情,拥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

七月作品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它反映了西周初期,豳地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从春耕到秋收,从冬藏到狩猎,再到房屋建筑、酿酒等各个方面,无一不涉及到。此诗的作者可能就是部落中的成员,其口吻真实、角度精准,全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被誉为“天下之至文”。诗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