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的诉讼时效制度有哪些改变

如题所述

从整体上看,诉讼时效是为了稳定现存的经济秩序。有些权利人可能长期不行使这个权利,义务人就会认为权利人不再行使这个权利了,此种情况下,他可能会利用本来应该履行债务的资源做其他的事情。如果这个时间过了很久,债权人还要主张权利,再次要求履行的话,可能会对经济秩序产生一些影响。所以,通过这个制度,能够敦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正如一句法律谚语“权利人不能在权利上睡觉”。
《民法总则》中的诉讼时效制度相较《民法通则》有一些变化,还增补了一些新规定。最大的变化是《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到了三年。起诉的时间点,不只是从权利人知道权利受侵害的时间计算,还要从义务人的角度计算,这样更好地形成了权利人和义务人的利益平衡。
现在看来,《民法通则》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还是短了些,不利于保护债权人,调整为三年符合现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另外,明确起算点,不仅让权利人知道损害的发生,还要让义务人知道。由此,比较好地平衡双方的利益,如果权利人都不知道起算时效的话,那么,权利的行使就过于苛刻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