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题所述

孩子最初的自尊意识,来源于父母对他的尊重,如果这个时候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可能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例如:缺乏主见、交往能力差、精神消沉、焦虑不安、缺乏自信心等等。所以,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做到四个细节,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平时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呢?不妨参考以下的做法:

一、尊重孩子

平时,我们只要求孩子尊重父母,服从父母的安排,却很少有父母想到自己要尊重孩子。事实上,父母尊重孩子,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平时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想怎样就怎样,已经对他很“尊重”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很多父母都是一边溺爱孩子,一边却不顾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去发展,这种做法,并不是尊重孩子。父母首先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可以引导他、帮助他、培养他、指导他,但是,却不能事事都替他做决定。

二、教孩子尊重别人

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父母除了尊重孩子之外,还要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生活中的行为、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和方法,都会影响孩子,并渗透到孩子的言行中。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在家里要尊重长辈;与别人交谈时,要微笑地看着对方,认真地聆听;别人发言不要随意打断;更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等等。这样,孩子也受到父母的影响,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三、装装糊涂

平时孩子做错了事情,他自己是知道、并且会愧疚的,所以父母不要什么事都与孩子较真,有时候装装糊涂,也是一种教孩子的技巧。

例如,卡卡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半夜尿床了,他把我叫醒后对我说:“妈妈,天气太热了,我出了一身汗,连裤子都湿了。”我过去他的房间一看,床上湿了一大片,于是说:“你是尿床了吧?”卡卡却否认,坚持说是汗湿的。

半夜三更的,我没有和他争论,而是帮他换好衣服后,把带他到我们的房间一起睡,并且告诉卡卡爸说,卡卡太热,把床都汗湿了,所以今晚要来和我们一起睡。

那晚之后,我发现卡卡每晚去睡觉前,都会主动去上厕所,晚上也会刻意减少喝水了。没想到我只是装装糊涂,也能获得这么好的效果。

所以,父母在孩子犯了错之后,不要着急,也不要生气,可以试试给孩子留一份尊严,让他主动改正。这样他以后会主动地做得更好,以便维护自己的自尊的。

四、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有了不愿意告诉别的人秘密时,说明他的自尊心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例如,卡卡七岁的时候,便在房间门口贴了一张纸条,要求我们要敲门、并且经他同意才能进他的房间。对此,我是觉得很欣慰的。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年纪小,所以关于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想知道得清清楚楚,并认为这是对孩子好,谈不上侵犯隐私。其实,孩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自己的心灵世界,父母不应该去限制和干涉他。

即使父母不小心发现了孩子和秘密,也别向别人透露,以免孩子觉得伤自尊,失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如果孩子的秘密没有什么不良因素,父母可以当作没看到,甚至替他隐瞒;如果有不良因素的,父母也不要直接揭穿他,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委婉地引导他。

作为父母,我们尊重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结语:

父母想了解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然后选择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后,父母才能一步步地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家长和老师如何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同等且充分的尊重,保护幼儿的尊严,最好的方法就是平等地尊重和关怀幼儿,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自身的价值所在。一、避免使用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语言如:责备————你真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又做错事了,简直坏透了。 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就你给班级丢脸。 我一看见你就不高兴。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给我去干。 不许你说不行。 不许哭 不许……失望————我对你完全失望。 对你我没法管了。 你真是笨得无法救了。预言————你将来肯定没出息。 你要是能学好,太阳能从西边出来,公鸡会下蛋。 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辱骂————没用的东西。 你怎么这么笨,跟白痴似的。 告诉你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脑子进水了? 没长脑子? 我说话你没听到,没长耳朵呀?语言使用正确方法:多使用请、谢谢、可以吗?并且让孩子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二、不要将孩子的过错进行累加 孩子犯错误时,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不要提了,不要老是抓住他们以前犯过的错误不放,否则,这些过失就会如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永无翻身之日,进而自暴自弃。 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我以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我后来改正了。这会让孩子感觉犯了错误并不是很丢脸的事,大人小时候也犯过错,同时明白:做错事没关系,改正就行的道理。三、对孩子要多做纵向评价,少做横向评价。 纵向评价是对幼儿现在和过去进行对比评价,让孩子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走上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横向评价是拿孩子的落后一面和其他孩子先进的一面进行比较,久而久之,落后的孩子会以为自己真得什么都不行,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家长和老师只要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每个孩子他们虽然有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但他总会有一些项目比同伴优秀。我们应鼓励他们的长处,使之更强,对弱项,只要他尽力而为,我们就应该表扬与夸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04
《伤害孩子自尊的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
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
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总之,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

  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其实,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
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
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
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

  关键词2:不行、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首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 “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避免行为僵化

  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
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但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
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
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3:等一下

  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你先等一下,好不好?”

  采用反应式倾听

  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
“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即先重复孩子的
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
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关键词4: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重视正向语言

  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
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
“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
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关键词5: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

  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
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
最大的后遗症。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
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避免缺乏信任感

  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玩完之后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先行提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便是犯了

“预期失败”的谬误。学龄前的孩子常将物品拟人化,有时使用他们的语言会使亲子互动沟通更有效。所以,改口问问问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么?”,或以孩子
的语气说:“玩完玩具后,也要让玩具回家哦!”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们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

  关键词6:不要吵

  妈妈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坐下来,看看自己最爱的电视剧,圆圆在一旁玩玩具,不仅在房子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碰撞的声音,导致妈妈听不清楚剧中的对白,于是便告诉圆圆:“不要吵!”

  让孩子有宣泄的渠道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去玩耍,而玩就是单纯的玩,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玩。 “玩”是孩子的天职,爸爸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需要玩的特性,而游戏时自然会发出声音。再者来说,城市里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活动空
间,精力无法发泄,因此父母必须仔细思考,孩子是否真的缺乏游戏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请为孩子规划一段到户外跑跳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安全合适的
区域,既让孩子充分发泄精力,又不必担心被责骂。在已经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后,如果孩子仍然在家中大声游戏而吵到其他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
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妨碍到别人。如果孩子没有消耗精力的渠道,却又在正常发泄精力时一再被父母责骂,那只会摧毁他的自信心,因为他只是在单纯的游戏,却总
是惹得父母不高兴。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一定要注意到这几点,不能马虎大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