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带好一个销售团队?

怎么才能带好一个销售团队?

销售团队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何让团队里的人积极做事,用心做事,才是管理的真正目的。

第一个字:比

销售团队内部一定要形成“比”的氛围:落后的比先进的;业绩差的比业绩优秀的等等,只有这样,整个队伍才能产生一股向前冲的动力,始终保持活力。

想要形成“比”这样的一种氛围,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定期公布法:
无论是考核销售额或是开发进度,或者其它指标,在队伍内部定期的将各人的指标公布。这样做比较直接,对优秀的人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能够让落后者看到差距。但是考核的指标选择要慎重,如果没有考虑到各市场差异而一刀切的来考核,反而会适得其反;

2、不定期公布法:
这种方法与第一种大致相同,只是指标公布的时间不定期。这种不定期的做法,会使管理者能够根据情况对队伍内部进行平衡,掌控队内气氛,提高控制力。

3、攻心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新进员工比较多的队伍中。管理者将指标定期或不定期的以私下交谈的方式透露给下属,一方面让下属产生领导重视自己的感觉,一方面可以让下属有时间通过学习,提高后,再参与竞争,创造公平竞争局面。

这个字的核心是:让队伍成员获知自己的成绩及他人的成绩,并主动的来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差距。

第二个字:学

通过刻意的营造,队伍内已经形成“比”的氛围,那么接下来就要在“学”上面做做文章了。

学分三种:一种是业绩差的向业绩好的学;一种是业绩好的向业绩差的学;一种是大家一起学。

不同的学,能够形成不同的团队文化,从而打造出不同气质的队伍来。

1、业绩差的向业绩好的学:
这种学好理解,业绩差的员工去积极的观察、模仿业绩好的员工,学习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技能;

2、业绩好的向业绩差的学:
这种学更多的是强调管理者在队伍内的一种平衡。如果因为市场不同而造成的业绩差异,那么就要将两者重新拉回同一起跑线。同时将弱势市场提升的经验向强势市场引荐。

3、大家一起学:
这种学需要管理者在队伍内营造学习的条件,比如说每周学习两小时,或者每天学习十五分钟等等。这种学习会议,主要以总结经验,总结教训为主,管理者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让成员更深一层理解。

这个字的核心是:根据市场的现状,让队伍成员加强沟通,互通有无。从而保持队伍业务水平的稳定提升。

第三个字:赶

经过对比发现了差距,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让队伍内部加强了沟通,那么接下来要有“赶”的动作了。

“赶”,自然表示的是追赶、赶超了。这个阶段就是要让后进者将“学”到的东西落地,开始改善自己的不足,同时对市场进行改善。

管理者要努力让队伍内部形成“你超我赶”的局面,要为这种气氛创设条件,必要时以奖惩制度来促进也是可以的。

1、鼓励。
通过“学”,让后进者看清差距,认识到自己不足。其实在“学”这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同时经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他觉得“原来这么简单啊”。提升赶超先进的勇气;

2、奖惩。
以制度为导向,来引导后进者奋起追赶,就是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我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不做我会得到惩罚;但是如果我做了,我就会得到奖励;

这个字的核心是:后进者开始行动。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仅仅“比”、“学”,但是成员却迟迟未开始行动改善,那么队伍内很可能已经开始有灰色情绪蔓延,管理者要尽快的查明原因消除,不然,队伍的活力会丧失殆尽。

第四个字:帮

后进者开始努力追赶先进,但是市场客观情况是存在的,并不由主观而决定。如果“赶”了半天也没有赶上,甚至连背影都看不到,那对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管理者这时候就要开始实施“帮”。

“帮”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管理者帮;一种是先进者帮。

1、管理者帮。

这很好理解,就是管理者在赶超出现困难的时候,对后进者给予的帮助。目的是让后进者迅速提升赶超速度,或者是缩小与先进者的差距。这其实也可理解为管理者对市场资源分配的一种差异性手段;

2、先进者帮。

这是一种团队意识培养的结果。首先要以政策来引导先进者来帮后进者,其次对先进者进行教育,提升认识。这种大家相互帮助氛围一旦形成,战斗力极强。但难度也是最大的,难就难在引导上。

这个字的核心是:保持后进者努力的积极性,强化团队意识。形成队伍内部凝聚力,使团队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五个字:超

后进者在自己努力和队伍内的帮助下,终于超越先进,甩掉后进的帽子,这是团队管理最终的目的。

“超”有几种情况:一是全面超越;二是局部超越;三是条件下超越

1、全面超越。
这个情况是指后进者各个方面都已经超越先进者,从而彻底摆脱后进者的帽子。这是最令人欣喜的一种局面,因为这代表业务全盘都得到了提升;

2、局部超越。
后进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超越了先进者,但整体并未超越。这种情况是存在于过程中,而且会让队伍内竞争进一步加剧,管理者这时要注意引导良性竞争,不要因竞争而产生负面影响;

3、条件下超越。
后进者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客观上还未能超越先进,这时,管理者通过一些条件的设定,使其出现局部超越。这种行为主要目的是鼓励和激励。

这个字的核心是:使队伍内开始真刀真枪的竞争,每个成员都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根据竞争的过程来对业务及市场进行调整,以利于竞争的保持和良性。

以上五个字:比、学、赶、帮、超,是一个销售队伍由散到聚,也是队伍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1
一、人 管理 沟通三者的关系

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明确在自己管理的对象人、事、物中,重点与核心都是人。而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除了规章制度的客观因素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与上级和下级要有良好沟通的主观因素。只要能和上级和下级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工作中就会逐渐形成相互积极配合的工作方式。这种结果又体现在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上。而这种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又会促进管理者更积极的去做沟通工作,从而在工作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图1)。如果这种良性循环在整个企业里形成,那么它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以上是对人、管理及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关系及简单框架,下面就三者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论述。

二、管理与人

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现有的可支配的有效资源(包括:人的资源、物的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支配,以期达到有效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管理的最大化、有效管理团队的效率极值的最大化。那么管理者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接近目标呢?笔者认为:管理的灵魂在于它内在灵活性,管理的目的要基于它外在合理性,管理的体制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性,管理的根本在于它对自身的可发展性。这都是管理本身具有的特性。而它的特性又是通过在对人与物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回头看一看中外成功企业走过的路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实现管理的唯一体现者,同时人又是对物管理的唯一意志的体现与传播的介质者。(在这里要把人、管理、物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客体因素)。被称作“经营之神”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得好:国家兴盛在于人,国家的灭亡亦在于人,古圣先贤,早有明训;回顾历史,可谓丝毫不爽。经营事业的成败,不容讳言,与治国同一个道理,在于人事安排是否合宜。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也是管理工作唯一的出发点。

空谈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那么管理者又通过什么来管理人呢?制度!前面我已谈过,管理的制度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我们知道,制度本身是对人行为的一种约束与激励。而管理又离不开人的参与,人在这其中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角色的扮演又是有相对性与互换性。例如:今天你是我的领导或许不久的某一天我又会成为你的领导;你在管理我的同时我也在管理别人等现象。由此可见,对人管理的全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在受约束与激励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执行制度的过程。由此可知,制度的执行者与受约束者、激励者是同一体——人。由此体现了人定制度,反过来制度又约束与激励人的矛盾性。也就是只有在这种矛盾性存在的前提下,两者才会不断促进与发展。表现在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人对制度的不断适应,由此证实了这种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这种矛盾的存在又体现在问题的不断出现,这也是这个小循环的原动力(如图2)

三、管理与沟通

说到沟通,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沟通的环境。在企业里,管理工作所遇到的沟通与其他环境下的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沟通以语言或文字的方式实现。2、沟通的内容包括信息沟通和情感、思想、观点与态度的交流。3、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要考虑对方的动机和目的,而结果会改变人的行为。4、沟通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些障碍一方面来自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来自特有的心理障碍(如偏见和爱好、背景与经历、政治与意识等)。5、听众的反应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听众反应的好与坏,是评价沟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管理沟通和其他类型沟通的本质区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01
心正
相似回答